刊頭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20140328 澎湖廟宇 馬公天后宮 (023顏慧敏)

澎湖中央古街是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古街屋式傳統商圈;開台天后宮、台廈郊會館施琅祠萬軍井四眼井等古蹟均分布其中,除展現400年豐厚的歷史資源及獨特的環境風貌,也是極具文化資源及觀光產業價值的古街市。中央老街有如一本活的歷史,見證澎湖數百年來的發展。




遊覽澎湖天后宮除了能感受天后宮的豐富歷史,還有廟宇本身的建築美感,仔細瞧瞧廟宇的設計與裝飾,也是一種享受。和一般寺廟比較不同的是,天后宮採取的是閩南式的建築,共有四進。廟堂的裝飾,不論是四幅金畫或是龍馬負河圖的雕塑等等,都是出自廣東匠師朱錫甘之手。




澎湖天后宮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依傳統元宵節都會展開過平安橋、乞平安龜;所以元宵節的天后宮前都會搭起平安橋。天后宮歷經多次修建,1923年日治時期的翻修為天后宮奠立了二進主構的型制,廣東潮洲籍的澎湖木雕師傅藍木先生在此時期為天后宮華麗璀璨的木雕藝術立下典範,成為天后宮傲世百年的宗教藝術聖堂。1985年文建會再為垂垂老矣的天后宮重新整修為現貌。




現存台灣地區最早的天后宮是澎湖縣馬公天后宮;這座廟的創建極可能是在明朝中葉,漳、泉、興化府等籍的商賈、漁夫,路過或專程來澎湖經商、或耕作、捕魚時,曾建小廟以奉祀船頭媽祖。故萬曆年間,立「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麻郎」碑於媽祖廟。




對大海的子民而言,奉祀媽祖當然是最重要的事情。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目前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福建沿海漁民為保佑出海作業船隻,將媽祖由故鄉恭請分靈至澎湖建立宮廟,時光飛逝,轉眼間庇護澎湖縣民400多年,當時稱為「娘媽宮」,就連船渡口也稱為「媽祖宮」,簡稱「媽宮」。於西元1902年把「媽宮」改為「馬公」,即為今日馬公地名的由來,這座廟宇不僅是馬公的地標,更為澎湖的精神象徵。




以後信士日眾,廟宇規模日大,天啟年間媽祖廟已是二進的廟宇。崇禎年間,鄭芝龍擴建為三進大廟。永曆十七年二月,荷將波特攻佔澎湖時,曾遇焚毁,唯損失不大。同年三月,鄭經收復澎湖後,曾重新整修,故蔣毓英所修台灣府志云「偽藩更新之」,而此次整修一直到施琅擊敗鄭軍時,媽祖廟依然存在。




開臺澎湖天后宮有幾項傲人的紀錄:
1.它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距今已有四百年以上的史;2.天后宮亦是台灣少見的金面媽祖,乃清康熙皇帝封為天后尊榮;3.天后宮出土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為台灣出土最早的一方石碑;凡此種種歷史軌跡都增添天后宮的歷史地位與宗教內涵。




天后宮原稱「娘媽宮」或「媽祖宮」,在清代時期為單進兩落三開間格局,1923年重建後的格局,即為現今所見之廟觀。廟內細膩的木雕及屋樑上的彩繪都是藝術珍品,樑柱斗拱、石鼓雕琢、壁牆浮雕及殿內門扇窗櫺等,都呈現古樸而精細的面貌。澎湖天后宮建築為三進二院格式,主要分山川殿、正殿以及清風閣,山川殿前有八卦石階及燕尾屋簷。




華麗的燕尾廟宇建築,上面有一對生動的四爪龍;




山川殿屋頂上的垂脊「排仔頭」泥塑,分別塑出「旗」、「球」、「戟」、「磬」 以取其「祈求吉慶」吉祥諧音;




聽說媽祖是海神,所以是四爪水龍…左側是鯉躍龍門




廟宇建築有其吉祥意義,山川殿的屋簷上中間是"麒麟背八卦"~意味"天下太平"




天后宮廟埕這棵老榕樹是乘涼的好地方




天后宮廟埕前的照壁




天后宮不僅歷史悠久,其建築特色也令人玩味,天后宮共分為前(山川殿)、正、後三殿,左右各有一護龍。山川殿柱架斗栱,多以獅子形像彫之。檐柱外側的兩對吊筒和花籃、蓮花彫刻,彫工細膩精緻。壽樑中央掛著3條龍飾框邊的「天后宮」廟名牌。牌樓下楣樑則以「八仙慶壽」串連。大楣底下,用兩對「螭虎爐」木雕屏門來分隔內外。




山川殿的廟名牌上,有三條龍守護著「天后宮 」,儘管年久褪色,仍能感受當時精工巧琢,前後進的樑柱上,尚有獅座、雙兔斗座,用來支撐樑柱與屋頂,宮內還可見到人物座如「趙子龍單騎救主」等故事。




左右護龍山牆窗為螭虎石窗。山牆的墀頭,則使用石獅托頂。山川殿步口兩側山牆的龍虎堵,分別塑出左側「穿雲龍吐水」,右側「露齒虎下山」的泥塑。




左青龍右白虎~俗話說"入龍喉、出虎口",廟宇龍虎邊的判定是以正殿神明面向的所在來解釋,因此所稱的左邊,即是我們進入廟宇方向的右邊。




石鼓相傳是龍的孩子,就是椒圖(音嬌圖),形是蚌螺生性好閑,常立於門首;一般寺廟都放石獅子,不過也有寺廟是放石鼓(椒圖);石鼓分別刻有螭虎紋、植物紋、螺旋紋。




山川殿的後架棟上,掛有大正12年建廟竣工後,由臺廈郊眾商戶敬獻的「帡幪臺廈」及「彼保東方」匾額兩塊。兩側護龍廊道的石柱和柱珠,組合成一寬廣的意象柱列空間。





天后宮山川殿至正殿之間側廂房真是古味十足!廟內石柱都是澎湖就地取材的玄武岩所刻鑿而來,因玄武岩材質不夠堅實,所以無法作過度細膩的修飾雕刻,僅以圓柱、方柱、梭柱(廣東師傳常用手法)等不同柱形來突顯。沒有"龍柱"也正是澎湖天后宮的另一特色。




媽祖宮廟址基地為斜坡地形,在大正11年(1922)重建時,建築設計上即採用三段式高差的地坪設計。山川殿步口與廟埕,採三股式臺階來處理第一段1.5米的高差。山川殿與正殿間的1.5米高差,則設計由廊道兩側的臺階來處理。由於地平高差的處理巧妙,正殿正面有著雄偉壯觀的視覺效果。正殿正面在大正12年(1923)完工後,並未架裝屏門,光復後為防東南方向颱風,才加裝屏門。




正殿上雕刻的題材與形式,近似水墨與花鳥畫八扇門皆以花鳥作為主題,象徵富貴與幸福同在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140321 澎湖海洋文化設計公共論壇- 一個澎湖人對海洋創意活動的想法 演講人:澎湖縣社區大學校長 徐瓊信 (023顏慧敏)

20140321 『服務貿議協定』是什麼? (023顏慧敏)

Q:『服務貿議協定』是什麼?

A:『服務貿議協定』內容被政府完全保密,政府所持的理由是「若公佈可能會讓已達成的共識生變。」

而依據海協會陳德銘的講法推測,可以將『服務貿易協定』視為ECFA的後續部分。

(  陳德銘:「ECFA協商,台灣總要給一點吧。  」「兩岸服務貿易協定 落實ECFA重要里程碑」)


而依目前所得的資料,政府聲稱支那對台灣開放65項,台灣對支那開放11大類55項產業。也就是支那可來台灣設立以下產業的公司:




Q:為什麼之前都沒聽人說過?

A:因為『服務貿議協定』內容被政府完全保密,政府利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規定,兩岸「協議之內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應以法律定之者,協議辦理機關應於協議簽署後30日內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其內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者,協議辦理機關應於協議簽署後30日內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其程序,必要時以機密方式處理」。

稱貿易協議內容都與法律修改無關,規避立法院審查,直接以行政權名義與支那協商簽約。只要簽好後送交立法院備查。

記者沒有拿到實質內容,幾乎無法報導,立委也不知內容,根本無法向選民說明。對於立委的質問,政府甚至只是回答:「利多於弊,放心讓我們簽。」

到底開放了哪些產業給支那資金來台,政府是立委有問到才回答,整個質詢幾乎是這種形式:

「有沒有開放小汽車出租業?」

「喔,那個有。」

「美容美髮呢?」

「那個也有。」

「那到底還有哪些?」

「這個要保密,不過委員放心,利多於弊。」      (利多於弊啦!放心啦!政府不會害你們啦!)


Q:如果要開放這些產業,政府應該有做過考量吧...........

A:首先,開放這些產業來台會造成什麼影響政府應該要評估的。
然而政府說已找過相關產業詢問,但到底找誰來詢問卻一問三不知或不肯回答。
再說,以美髪業來講,政府要找誰來代表美髪業,說美髪業全體同意開放支那資金來台設立美髪公司?

(經濟部發出一份聲明,指出美容美髮業開放前,已徵詢過相關公協會意見,並指出「多數業者表示連鎖體系的交流是好事,陸資來臺可以一起合作互補」。但當要詢問「相關公協會」是哪些單位的時候,聲明中的聯絡人國貿局副局長江文若手機關機一整天、國貿局局長張俊福則從頭到尾沒有接電話。)

而開放美髪業會對台灣造成衝擊又是怎麼評估的?

當立委陳其邁問這個問題時,出現這樣的情況: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表示,經濟評估工作是由經濟部統整。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則緊接著強調,這份產業與就業影響評估報告雖是由陸委會發出,但陸委會的職責「只是統整各部會送來的資料」,所以也不干陸委會的事。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聽到以後馬上表示,美容美髮業不是經濟部的職責,立刻把球丟給衛生署。
衛生署副處長商東福表示,他們只管醫學美容,其他美容要另請高明。
最後問到勞委會身上,勞委會代表副主委郝鳳鳴也當場傻眼,唯唯諾諾說不出所以然。
環顧當天委員會出席官員,總共有14個政府單位共36名官員,最後還是沒有搞清楚美容美髮業歸誰管,倒是讓在座媒體直擊官員踢皮球窘態。

開放美容美髮對就業與產業的衝擊評估可以說根本沒有做過什麼評估,
經濟部與陸委會卻一再強調簽署服務貿易協定,讓市場開放對台灣產業沒有影響。

(陸委會與馬英九競選時的口號「門打開、阮顧厝」)


Q:那如果真的開放了,到底會怎麼樣呢?為什麼說要簽你們那麼抓狂?

A:由於政府不做產業評估,也不公開完整資訊,所以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只由民間在推測實在很難講。
(而政府就是故意用這招,當民間因資訊不全,做出錯誤判斷時,他可以叫他所養的狗出來咬人:「政府簽的根本不是這樣,你們這些人都在抹黑誤導。」)

若依目前所得資訊來推測,首先,台灣經濟現在之所以這麼差,正因第一波、第二波產業開放外移,製造業幾乎外移。台灣製造業就業人口已由90年代的42%降至現在的約34~36%,服務業已幾乎佔就業人口的六成。這已經是台灣低薪的原因之一。而服務貿易協定是再一次的產業外移與經濟打擊,要把台灣僅存用來呼吸苟延殘喘的服務業這條呼吸器也要拔除。

對大廠大財團來說,他們當然有本錢外移,但對中小個體的服務產業來說,他們原本可在台灣安身立命,卻將面對支那公司的來台低價傾銷。很多中型企業很可能最後會被併購,小企業更是只有倒閉一途。

例如,沙宣、也巽這種連鎖大企業髪廊或許可以也去支那投資,但你媽媽自己開的家庭理髪卻必需面對支那資金理髪店來台的低價傾銷。原本洗一個頭300,支那美容店可以開出150,他們使用劣質洗髪精,但你家還是得被迫降價競爭。

而這波開放,農牧業已開放支那人以「顧問」名義來台充當勞工,未來各產業開放支那勞工也將是必然的。台灣的薪資、就業機會將會受到大規模衝擊。

未來到處很可能都只見到支那資金與支那老闆來台灣開的店,甚至你的同事支那人都比台灣人多,可能你受顧的那間店只有你一個台灣人。

而開放食品業,支那更可掛上台灣產地外銷,出了闆問題將連台灣長期建立好的品牌一起賠下去。

(未來在國外,大家將不是講「中國的會爆炸」而是會改講「台灣的會爆炸」)

這種情況,等於支那直接掌握了台灣基層,甚至連投票日,你老闆都可以讓你不能去投票。
開放火葬場,支那黑幫殺了台灣人,直接送支那經營的火葬場處理火化,更可以神不知鬼不覺。

開放出版業,台灣出版社全數倒閉,台灣市面上將充斥簡體文書,不再有繁體書籍。甚至支那出版社可以拒絕印刷反中、反統言論的傳單、書籍,台灣人恐怕連自費出版都會有問題。

而支那企業的大批入侵來台開店,更會連帶帶動房地產炒作,使台灣變成一個工作難找、薪資收入降低、小企業倒閉、台灣人連自己創業都有困難,但房地產卻高居不下的地獄。

「服務貿易協定」的簽署,可以說將使支那完成實質兩岸統一,支那掌控台灣所有層面進行有效控制更斷了台灣所剩無幾的經濟命脈!只差最後台灣放棄自己還擁有一個政府的名義而已。








---------------------------
本文參考資料
黃良木先生<<無人知曉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誰偷開了你家大門?>>

【緊急上線】郝明義:我們剩不到二十四小時了

國人低薪元凶:過度依賴服務業